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pawikan - hawksbill sea turle (Eretmochelys imbricata)








林怡伶 發佈

誤將塑膠袋當水母 綠蠵龜被噎死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屬水族館,以收容中心定位,收留受傷需照護的海龜,內有綠蠵龜及玳瑁兩種海龜。(圖/王以瑾攝影)
記者王以瑾/澎湖報導.攝影(2008/09/16 09:59)
綠蠵龜是怎麼死的?很多是噎死的,起因都是人類愛亂丟垃圾,像我們日常生活常用的塑膠袋,在海裡飄啊飄的,見識不多的綠蠵龜誤以為是隻大水母張大口吞了下去,這些無法消化的東西在身體裡積久了,就讓海龜們送了小命。 海龜為保育類動物,法令禁止飼養展示,而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屬水族館,因以收容中心定位,收留受傷需照護的海龜,遊客才有機會在水族館內親近牠們。 綠蠵龜為海龜的一種,全世界有7種海龜,在台灣附近海域活動的有5種,因棲地遭到破壞、人類濫捕,以及嚴重的垃圾污染問題,對海龜的生存造成極大威脅,目前全球海龜的數量推估只剩20萬頭。 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附屬水族館,也就是一般簡稱的澎湖水族館,目前收容有2種海龜,即綠蠵龜與玳瑁海龜,綠蠵龜其實並不綠,外貌和玳瑁海龜很像,兩種海龜在水裡划來划去根本分不清楚誰是誰;其實綠蠵龜之所以會叫綠蠵龜,主要是因為身體脂肪為綠色,但這個特點不太容易分辨,倒是玳瑁長得比較有特色,鷹嘴,以及背甲近尾端有鋸齒狀,這兩項特徵一下就能認出玳瑁。 澎湖水族館裡的海龜都是因為受傷而被送到這裡收養,大部份是短期養護,傷養好了就要送回大海;解說員解說同時,一隻少了左前肢的玳瑁緩緩游過,解說員說,牠的前肢是被漁船的漿打爛,獸醫為了救牠一命只好為牠截肢。



(圖/被船漿打到,左前肢遭截肢的玳瑁。王以瑾攝影)
有意或無意,人類對海龜生存的威脅從未間斷;學者為暴斃的海龜解剖後發現,牠的胃腸裡充滿塑膠袋、魚網和皮革,人類在海洋丟棄的垃圾,也是海龜致命的危機。 海龜的壽命很長,平均來說可以活80到120年,而要活至少20年才會到成熟期;雖然可以活得很長壽,但不一定能活得下來,牠的生活週遭充滿了危機,以綠蠵龜來說,當龜媽媽將蛋孵化,小綠蠵龜要從沙灘走向大海這段路程,就要先面臨海鳥與蛇的威脅,只有1/1000的小龜能躲過這些天敵存活下來,甚至如果在爬向大海的過程被中斷,譬如說有遊客將其抓起把玩,即使最後放回沙灘,不致於影響其生存,但也會影響牠對出生地的記憶,導致未來無法順利回來產卵。

戴靜怡 發佈

綠蠵龜


綠蠵龜

是各種海龜中體形較大的一種,其成龜可達九十到一百二十公分背甲直線長,體重可達一百公斤以上。綠蠵龜的英文名為 Green turtle,因其體內脂富含主要食物,即海草之葉綠素而得名。然而,牠的腹甲為白色或黃白色,背甲則從赤棕含有亮麗的大花斑到墨色不等。綠蠵龜的識別法為背甲中央為五盾,左右列各為四盾,眼睛上方具鱗片一對,綠蠵龜俗稱黑龜或石龜,可能與耳身軀遠望過去像個大黑圓石有關。成龜的性別很容易辨認,尾巴的長短是性別的特徵。一般而言,公龜的尾巴要比母龜長得很多。和其他海龜一樣,綠蠵龜除了上岸產卵外,終其一生都在大洋中渡過。牠廣泛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之海域,並產卵於溫度達25C以上的沙灘。綠蠵龜為草食性動物,覓食區多為海草豐富的淺水區。綠蠵龜由於生性害羞,所以常產卵於人煙罕至的沙灘上,當海龜的棲息地受的破壞或開發做其他的用途時,牠也會放棄這塊棲息地,重新找尋新的居所。



綠蠵龜的生活簡史
  
1.母龜平均每隔二至四年會回到沙灘產卵。 
      
  
2.龜卵約五十天左右孵化成稚龜。                                                      
              
3.稚龜在漂藻下以小生物為食,約二年後長成幼龜。
 
        
4.幼龜在海藻林、海草林中以海中植物為食。
  
5.成龜每到產卵季前,回到產卵地附近交配。
 
 
6.母龜回到沙灘產卵,完成延續下一代的任務。
        

  吳盂宣 發佈         
         
             

玳瑁海龜

玳瑁(學名: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海龜的一種。俗名為鷹嘴海龜。以其鷹狀的嘴巴得名。

  

玳瑁的特點有:
*喙狀的嘴
*頭長狀,前部尖
*下顎呈V狀
*樣子像鳥
*在陸上步行時足交替行動(相對於綠海龜和棱皮龜)
*每個足上有兩個爪
*年輕時腹甲呈心狀,成熟後變長
*背甲的盾板非常厚,後部往往重疊
*腹部的殼白色或黃色,有時有深色的點
*玳瑁的盔甲異常厚,除極老的玳瑁外它的邊緣和後部的盾板呈鋸齒狀。一般其盔甲是琥珀色的,上面有不規則的淡色和深色的條紋,大多數這樣的條紋是黑色的或棕色的,它們從盔甲的中部向邊緣輻射。

成龜體長可達75至85公分,體重可達80公斤以上。

習性和分佈:
玳瑁生活於珊瑚礁區。珊瑚礁中的許多洞穴和深谷給它提供休息的地方。
成熟的母龜會於夜晚單獨的上岸產卵,每季產下四窩到六窩卵,每窩約函150個龜卵。幼龜需要47至63天才會孵化出來,體長約42公釐,體重約為14到15克,至少要20至30年才會成熟。

玳瑁主要分佈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熱帶珊瑚礁中。少數可以在巴西海岸、佛羅里達州南部和夏威夷出現。對於玳瑁的遷徙習性人們至今為止所知極少。不過由於在熱帶的珊瑚礁中可以找到各種大小的玳瑁,因此一般認為它們很少遷徙。

食物:
玳瑁最主要得食物是海綿,由於海綿中含玻璃,因此玳瑁是唯一能夠消化玻璃的海龜。此外在玳瑁的胃中還能找到海葵和其它無脊椎動物。可能因食物中含有毒性物質,所以其肉中有時會含有致人死亡的劇毒。

亞種:
玳瑁有兩個亞種,太平洋亞種(Eretmochelys imbricata bissa)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馬達加斯加以北、印度尼西亞和澳洲北海岸。加勒比海亞種(Eretmochelys imbricata imbricata)生活在加勒比海水域。本來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也有太平洋亞種生活,但現在那裡的玳瑁已經極其稀少了。

受危害程度:
類獵取玳瑁吃它的肉、取它的蛋。尤其玳瑁的甲殼是極其昂貴的雕塑原材料,因此要保護玳瑁非常不容易。今天兩個玳瑁亞種均處於極危狀態,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玳瑁產品被禁止進出口。



葉佳穎 發佈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