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

潮間帶植物-馬尾藻

















  馬尾藻為澎湖海域相當多的一種海藻,其種類繁多,較常見的有莢托馬尾藻、重緣葉馬尾藻、中國半葉馬尾藻、匍枝馬尾藻及厚葉馬尾藻等。而中國半葉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 var. chinense)是目前澎湖海藻體型最大(藻體可成長至約1~2公尺)、佔最大優勢且又是全年生長的海藻。它在分類上屬於褐藻植物門、馬尾藻屬、馬尾藻科,其有性生殖為雌雄異體,藻體呈黃褐或黑褐色,可明顯分化為假根、假莖及假葉三部份,廣泛分布在澎湖西北岸邊的海濱區。
  馬尾藻藻體生長於低潮帶岩石上或潮池中,且基部會形成類似指狀假根,緊緊地攀附在礁石上,藉以抵抗潮水的沖刷。適應基質一段時間後,它的假葉分枝就開始延展,呈現匍匐狀葉體,葉片無中肋,左右不對稱,一側向外弧形彎曲,形似半葉,葉厚,葉緣有粗鋸齒或者楔形狀。藻體在每年1月上旬期間,生長至8~10公分,可看出假莖與假葉明顯的劃分,位於假葉腋下則會先開始長出卵形的氣囊構造。且氣囊中空存有空氣,等潮水漲滿時,可藉此產生浮力,幫助整株藻體飄浮於海面上,形成壯觀的「馬尾藻林」,為每年澎湖馬公觀音亭畔重要的海岸景觀。
  3~4月份是其生殖季節,藻體會在假葉腋下長出一叢生殖托,呈圓柱形,雄性生殖托屬狹窄細長型,長約7.75 ± 0.25 mm,雌性生殖托則較為矮短,長約4.75 ± 0.25 mm,直徑約0.5~0.7 mm,呈單條或單狀排列。等卵成熟後,會通過生殖窩孔排出,黏附在生殖托表面,等待受精,經由海浪把生殖托表面的受精卵沖刷掉,散佈在整個潮間帶海域。此時胚孢子體呈梨形的細胞,長度約11~130μm,經過1日後先形成假根緊緊的附著在穩固的基質上,進而形成發芽體幼苗。由於短時間內受到高溫及光線影響,5~6月份可快速的生長,形成藻林。到了6~7月份,因長期受到高溫影響,假莖及假葉開始腐爛,受精卵則隨著漲退潮脫落或散佈於潮池中,或者假根則會殘留在潮池的礁石上,等待下一季的開始,再重新萌芽生長。
  為臻中國半葉馬尾藻之增殖利用,本研究中心於本年度已成功的建立一套藻苗生產方法,並嘗試找出合適的保種條件,目前正積極究明胚孢子體採集的適當時機,以期能有效應用於藻場復育與漁業資源之培育,並將進一步針對其機能成分、在吸收二氧化碳、緩解溫室效應的功能以及生質能源方面的開發利用等進行後續研究。



  愛美的女性有福了!海藻也可以變成美容聖品?澎湖水試所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成功的從馬尾藻萃取海藻多醣,再研發成多種美容產品,海藻多醣具有抗氧抗菌功效,還有美白、保溼功能,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是一項福音。澎湖的海邊四處可看到像這樣的海藻,看似不起眼的海藻,現在卻搖身一變成了美容聖品。
  海藻洗髮精、精華液,琳瑯滿目的美容產品,全是澎湖水試所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從馬尾藻萃取海藻多醣,再添加手工香皂成功做成的美容產品。根據文獻記載,海藻多醣具有抗菌抗氧化、保濕,還有美白等功能,使用在皮膚上,有很大的功效。
  澎湖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澎湖水試所從海藻萃取海藻多醣,成功的研發對愛美女性來說,又多一個變漂亮的方法。




林怡伶 發佈


潮間帶生物-海兔


  從外表看,海兔的體形確實像一隻兔子,所以它就獲得了這個名稱。海兔的頭部有兩對觸角,前邊的一對較短,是專司觸覺的器官;後邊的一對較長,是專司嗅覺的器官。在海兔爬行時,後邊的一對觸角向前及兩側伸展;在休息時,則直向上伸展,恰似兔子的兩隻耳朵。
  海兔的足很發達,其後側部向背部延伸,形成包被內臟囊的側足。它利用發達的足部在海灘上或在水面下懸浮爬行,有時還可以利用側足的運動做很短時間的游泳。海兔的貝殼很不發達,是一個薄而透明、僅具一層角質層而且沒有螺旋的貝殼。這個貝殼完全覆蓋在外套膜之下,從外表根本看不到。

  海兔是在淺海生活的貝類,喜歡生活在海水清澈、潮流較通暢的海灣,在低潮線附近的海藻間最多。它們以各種海藻爲食,體色和花紋與棲息環境中的海藻極爲相似,這樣就可以很好地隱蔽起來,使敵人不能發現。特別是海兔對它周圍環境的顔色有很好的適應能力。當它食用某種海藻之後不久,就能很快地改變爲這種海藻的顔色。例如:有一種海兔,小的時候以紅藻爲食,體色爲玫瑰紅色;大的時候,以海帶爲食的體色變爲褐色,以墨角藻爲食的體色變爲棕綠色。



  海兔的硬殼可以外置,也能內藏或完全退化! 海兔的體長可達數十厘米, 所有海兔均以海藻及海草為食糧, 牠們多在混濁及佈滿海藻的淺水處棲息呢! 海兔在受傷或受攻擊時,會排出有色的液體,分散敵人的注意, 是一種逃生的手段, 正如同墨魚噴出黑色的墨汁。海兔噴出的液體,也有刺激敵人神經系統的效能, 使敵人神經系統紊亂, 從而增加海兔逃生的機會, 只是毒性並不強而已!

轉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80602280

葉佳穎 發佈

人為破壞+海砂堆積 澎湖槍蝦、海筆數量銳減

記者林皆銘、龍宗緯/澎湖報導



澎湖的港子海域,是罕見的香燭海底沙質海域,一直是「海筆」與「槍蝦」棲息地,但近年來該海域屢遭海砂囤積及人為破壞,導致稀有的槍蝦與海筆數量日漸稀少。 隨著澎湖當地漁民的腳步來到港子村的海邊,從沙裡頭挖出來的蝦子就是罕見的槍蝦,您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東西,牠在海裡可是非常的特別,可以藉著螯腳,就像手槍一樣發射音爆,高達200分貝,輕輕一打,一隻同類的蝦子就被打暈成為獵物,甚至連螃蟹的殼都可以打破。 槍蝦又名愛氏槍蝦,只居住於軟土沙泥地,是釣石斑最佳誘餌,漁民表示,以前在澎湖隨隨便便用腳踩,就有大批槍蝦,一抓少說都有幾千隻,但現在卻是寥寥可數。 另外,這一根根直立在海中央的叫做海筆,是和珊瑚一樣屬腔腸動物,在台灣根本看不到,只有在澎湖生長,十分罕見。其實澎湖港子海域是全台罕見的香燭海底沙質海域,每當退潮時會出現將近50公頃裸露的潮間帶,十分珍貴稀有,也是槍蝦、蔓草、海筆生長區,更擁有澎湖特有的海洋生物。 但近年人為破壞和海砂堆積,導致這些生物數量逐年銳減,當地村民非常無奈,希望有關單位能好好重視,也希望民眾發揮公德心,別讓這些罕見的生物們消失在我們面前。


















左圖為海筆右圖為槍蝦

文章轉自 http://www.nownews.com/2007/12/29/153-2209019.htm






戴靜怡發佈


潮間帶生物-(拍攝)





















葉佳穎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