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7日 星期二

潮間帶活動介紹



  所謂的潮間帶活動,俠義地說應該是指滿潮跟乾潮之間,在沿海地帶會來回裸露跟淹沒的區域,以澎湖來說滿潮面積127平方公里,退潮時候的澎湖面積164平方公里,多出來的這37平方公里就是所謂的潮間帶。但是隨著澎湖精緻休閒漁業的發展,潮間帶活動似乎已經廣義地被定義,凡是在近海步行或小竹筏可以到達的海域漁業活動,都是潮間帶活動的範圍。

一.榴海菜:
海菜就是餐廳裡頭會吃到的海菜小魚或海菜魚丸湯,很多人把海菜跟紫菜搞混,兩者是不同的,海菜獨特的海洋味道,要食用前要反覆的洗,去除腥味,海菜主要的生長季在冬季,每年十二月到三月,所以觀光客要看到採海菜的盛況得冬天來澎湖。

作業地點:澎湖內海海域,以案山、前寮、城前、鐵線等社區的潮間帶為主。
作業方式:以鋁製的刮刀採摘。
作業時間:每年十二月到三月,小滿潮的時候。
遊客遊玩方式:到上述地點參觀婦人榴海菜,自己也可以下去摸摸野生海菜,海菜覆蓋的海拾平台很滑,要穿防滑鞋囉。

二.採紫菜:
這個大家就不陌生了。
作業地點:姑婆嶼、鐵占嶼、金嶼,以姑婆嶼為大宗。
作業方式:也是以特製的刮刀在海岸的石頭上刮下紫菜。
作業時間:每年農曆年前後。
遊客遊玩方式:因為姑婆嶼紫菜是赤崁人的公共財,村內設有管理委員會管理姑婆嶼紫菜產權,每年由赤崁龍德宮神明指示採收日期,一年採收兩到三次,必須管理委員會訂出統一採收日期,全村才可以一起上姑婆嶼採收,不可以自行去採收,連澎湖當地其他村落都不敢上姑婆嶼去採收,之前就是有其他村落的人,私自駕駛小船上姑婆嶼採紫菜,爆發兩村嚴重衝突,紫菜生長期間赤崁都有人在姑婆嶼看守,所以遊客即使夏天上了姑婆嶼去玩,也不要亂動紫菜囉。農曆年前後來澎湖的話,遊客可以打電話跟赤崁村長詢問,可不可以搭乘它們的船去參觀他們全村集體採紫菜。鳴砲謝神,數十艘漁船齊發,百人姑婆嶼上採收紫菜,很壯觀,現在赤崁很多老人沒體力上岸去採,也會把採收權賣給澎湖其他村落的人,所以當地人也有人跟赤崁人買採收權,跟著船隊去採紫菜,赤崁每戶可以有多少人上姑婆嶼採紫菜,是依照家丁人口數配給的呢!不是全家大小都可以去採收呢!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基於保育觀念,畢竟紫菜有一定的成長期跟生長量,一定得透過約束人類的採收行為,才可以每年都有紫菜可以採收,另外現在講美、瓦同、後寮也有養殖紫菜,不過不清楚有沒有開放參觀,但是還是跟著赤崁採收船隊上姑婆嶼採收紫菜有趣多了!

三.拾螺、檢蛤仔:
這是澎湖潮間帶最盛行的活動了!以前是為了糊口,現在澎湖人在退潮的時候去潮間帶檢螺、拾蛤仔,就純粹只是興趣跟運動了。在餐廳可以點到的涼拌珠螺或者九層塔炒大蛤,都是婦人去潮間帶檢回來賣給餐廳的。
作業地點:全澎湖海域。
作業時間:以整個夏季及冬季清晨最盛行,通常是大退潮的時候。農曆出一及十五。
作業方式:背著加藍,拿著特製的勾子就可以再潮間帶從事檢螺的活動。
遊客遊玩方式:選擇農曆初一及十五前後兩日的下午四點左右最好,其他日子退潮時段也可以,不過比較沒那麼熱鬧嶼豐收 。

1.東海套裝行程裡頭會有專人帶在員貝鳥嶼一帶檢螺。
2.望安過夜可以一人一百請當地人帶你們去檢。
3.七美過夜可以到吳府宮前面那一帶海域,一麵看夕陽一面和七美當地的婦人一起檢螺,適合農曆初一或十五前後三日。
4.其他退潮時段,在澎湖本島的村落海域,看到有人在檢螺 (蹲著或彎腰在潮間帶上頭扒東西)就到他們身邊去和他們聊天,欣賞他們的技術,自己雖然沒工具,也可以徒手找找看。
5.到馬公北辰市場,早上去跟攤販買他們檢回來的珠螺,當地人叫做大頭ㄟ,買帶殼的,然後拿回飯店或民宿請老闆幫你們用水燙熟,拿著針挖肉現挖現吃,享受澎湖人的生活方式。

四.石滬:
大家一定都想到七美的雙心石滬囉!澎湖人靠海吃飯,可是冬天大多數的日子都因風浪大無法出海,一家仍要溫飽,於是就發明了在沿海設置石滬捕魚的方式,可是由於現在澎湖近海漁業資源匱乏,加上澎湖石滬修補技術快失傳,許多石滬都已經頹壞,廢棄不用,已經沒有漁業生產價值了。所以現在巡滬已經只有少數漁民會拿來當休閒活動玩玩。
作業地點:以赤崁、吉貝、鳥嶼一帶剩下的石滬最多。
作業時間:退潮的時候。
作業方式:搭小船或步行到石滬的滬牆上,撒網或徒手捕撈石滬中的魚類。
遊客遊玩方式:
1.在吉貝過夜的話,可以請當地民宿老闆幫你安排有專人帶你們去巡滬。
2.在七美遊玩的時候,退潮的時候可以自己走下雙心石滬,到滬裡頭去抓魚。
3.不過其實現在的石滬裡頭都幾乎沒魚,所以體驗那種感覺大於實質漁獲啦!

五.牽罟:
三十年前澎湖各地有海灘的村落都極盛行牽罟,因為澎湖冬季出海捕魚的天數不固定,且不是每戶人家都有漁船可以出 海捕魚,於是漁村內就由幾戶人家合資製作牽罟的地曳網來進行沿海捕魚作業。捕獲的漁獲由眾人均分,但是隨著近海漁業 枯竭,漁村人口外流,現在澎湖地區幾乎已經看不到什麼牽罟 了。我自己兩年前帶朋友去時裡牽罟過一次就是了。
作業方式:在沙灘上把兩條曳繩固定後,用舢板把網帶拉到外 海去固定,網帶上半部綁有浮子可以讓網帶漂浮起來,網帶下面綁有沉子可以讓網底下沉,張開成一 個大口袋,讓魚群無處可逃,接著岸上的三十來人一起拉曳繩收網,最後拉上沙灘後就可以揭曉漁獲。
作業時間:退潮以外的時間。
作業地點:西嶼外垵、望安東垵村、林投村、時裡等。
遊客遊玩方式:由於這個行程需要三十人上下一起通力合作, 所以散客比較沒機會嘗試,如果你們是公司旅 遊或斑遊,人數有二十五人以上,就可以嘗試 這項有趣的漁業活動。可以打電話到時裡里長 辦公室問他如何聯絡時裡的牽罟人家,然後確 認時間後按時到達時裡沙灘去進行牽罟,整個過程約一個半小時,漁獲通通歸你們,可煮鮮 魚湯,一次價格約六千,重點是體會牽罟的樂 趣,不能把六千換算成漁獲的市值啦。不然夜 釣小管就虧大 600塊的夜釣小管費用在馬公 魚市場買小管可以吃到暈倒。
另外望安也有牽罟 所以各位如果住望安過夜 可以請民宿老闆幫忙安排





轉自:http://www.phsea.com.tw/travel/index.php/Main_Page


林怡伶發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